

本文为食品内参原创10大配资平台
作者丨何昕琳编审丨橘子
继良品铺子被武汉国资收入麾下后,又一食品行业上市龙头企业踏上了“卖身”国资的道路。
跨界“自伤”
近日,南方黑芝麻糊母公司黑芝麻发布公告,表示其控股公司黑五类集团与广西旅发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以6.25元/股的价格,将1.51亿股转让给广旅大健康,转让价款总额达9.42亿元。转让完成后,黑五类集团持股比例降至10.25%。
这也意味着,黑芝麻实际控制人自此变更为广西国资委。而此举背后,或是多年业绩低迷与转型困境的无奈之举。

上世纪90年代,一句“一股浓香,一缕温暖”唱响中华大地,将南方黑芝麻糊推向全国市场。凭借着市场上独一无二的产品形态,加之在电视剧中别出心裁的叫卖式广告,其市场份额一度高达60%,稳稳占据糊类食品龙头之位。
1997年4月,黑芝麻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黑芝麻产业第一股”,创始人韦清文也因其在黑色食品领域的卓越贡献,被誉为“黑色食品之父”。
但近年来,受渠道变革、消费者迭代、品牌形象老化等因素影响,黑芝麻的发展陷入泥沼。回顾其过往业绩,2021-2024年,黑芝麻营收持续下滑,分别为40.25亿元、30.16亿元、26.77亿元、24.65亿元;归母净利润在2021年和2022年陷入亏损,2023年和2024年虽有所盈利,但整体增长乏力。
为摆脱业绩泥沼,黑芝麻并非没有努力过。这些年,它多次跨界寻求新的增长点。只是,自救的结果变成了“自伤”。
早在2015年,黑芝麻就曾斥资2.56亿元收购容州物流园,意图在物流领域分一杯羹,可两年后,却因物流业务与食品主业不符等缘由将其剥离。2017年,又斥资7亿元收购电商平台礼多多,最终因业绩崩盘草草收场。到2023年,黑芝麻又高调宣布投资35亿元建设储能电池基地项目,最终该项目仅一年就因行业壁垒高筑紧急叫停。
主业“羸弱”
一系列跨界尝试的失败,不仅消耗了大量资源,也让黑芝麻的业绩雪上加霜。今年一季度,黑芝麻实现营收4.42亿元,同比下降3.74%;归母净利润225万元,同比下降29.61%。

在主业经营上,黑芝麻也未能坚守阵地。据欧睿国际数据,2023年中国冲饮谷物市场规模同比下降3.2%,其中糊状产品降幅达5.8%。黑芝麻糊作为品类代表,其市场份额从2018年的18.6%降至2023年的12.4%。
黑芝麻财报也显示,2024年其自产食品业务营业收入为17.75亿元,主打的糊类产品销量从巅峰时期的一年900万件跌至2024年的530万件。
或许是屡战屡败的跨界让公司认清现实,加之健康功能性食品确实在近年来广受消费者青睐。在2024年财报中,黑芝麻就表示2025年将回归并专注主业,强调“2025年公司重点聚焦专注于健康食品产业经营,坚持以黑芝麻为主的黑色健康食品战略定位”。
但黑芝麻此时面临的困境已难以轻易破解。
有行业分析人士指出,与市场上层出不穷的食养品牌、产品相比,以“黑芝麻”为核心原料的南方黑芝麻糊,其原料并不具备稀缺性,其产品功能可替代性也很强。因此,尽管黑芝麻推出了定位年轻人群食疗养生的黑养黑系列产品,如黑芝麻丸、黑芝麻糕等,但在2024年,该系列产品营收占比仅为1.33%,对业绩的提振作用微乎其微。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新兴品牌不断推陈出新,如将黑芝麻与坚果、水果等搭配,创新推出即食型的黑芝麻坚果棒、黑芝麻水果燕麦片等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口感丰富性和食用便捷性的需求,迅速在市场上打开了局面。
与此同时,黑芝麻还面临着内控方面的问题。就在今年6月,广西证监局的警示函明确指出,其控股股东黑五类集团等存在非经营性占用黑芝麻资金的情况。
主业增长乏力、跨界屡战屡败、公司内部治理失序,内忧外患下的黑芝麻,引入国资似乎成了破局的一线希望。
前路未明
对于业绩失速的黑芝麻而言,国资究竟能否成为救命稻草?
从积极方面看,国资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能够为企业补充流动性、缓解债务压力。同时在融资、获取资源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多便利。
但企业业绩下滑的原因往往错综复杂,绝非单纯依靠资金就能解决。
行业内,上市企业寻求国资助力的案例实际并不鲜见。比如,刚刚拥抱国资的良品铺子。作为休闲零食行业曾经的辉煌一时的企业,其在量贩零食、渠道变革的冲击下,也陷入了业绩下滑的泥沼。2025年7月,武汉国资正式接盘良品铺子,长江国贸耗资10.46亿元获得其21%的股份。
尽管良品铺子将此次控制权变更称为“不是简单易主,而是下一个十年发展的核心布局”,但从市场反馈来看,公告发布次日,良品铺子股价便高开低走,投资者对其未来发展前景仍持谨慎态度。
再比如,“酱油第一股”ST加加,也曾陷入经营困局,负债累累。2024年,通过司法拍卖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从结果看,今年上半年,加加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50万元至950万元,而2024年同期为亏损2916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在业绩公告中,加加将这一转变指向公司持续聚焦主业、探索新营销模式、减少线下广告宣传费用、计提减值准备金额同比减少以及子公司亏损减少等多方面的努力。但这种依赖一时降本实现的利润增长,难以促成企业的长久盈利能力。
总之,对如今已然越来越“糊”的黑芝麻来说,广西国资的入主或许能带来一线生机,但企业自身的变革与努力才是决定其未来命运的关键所在。

益升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